標題:

英國憲政法展史&工黨布萊爾

發問:

麻煩各位網友們幫我找找英國憲政發展史&工黨布萊爾的資料~ 謝謝嚕~

最佳解答:

英國沒有成文的憲法,但憲法慣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憲法的作用;各種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組成了所謂的英國憲法。 國會是由中世紀向國王諮詢的參議會發展而來。這種皇家參議會的成員包括神職人員、貴族,以及各郡代表(也稱為郡選議員,Knights of the shire)。參議會的主要職責是批准由君主提議的稅收方法。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參議會在進行稅收方法投票之前,需要平衡民眾的不滿。如此,立法權便發展而來。 1295年的「原型國會」開始接納自治市鎮(boroughs)的代表。如此,各郡選送兩名郡選議員同各自治市鎮選送兩名市鎮選議員(burgesses)便成為慣例。最初的自治市鎮代表幾乎毫無權力;郡選代表也受限制,君主能夠隨意授予或剝奪市鎮的自治及選舉權。市鎮選議員如果略顯獨立,則會導致該市鎮在國會中遭到驅逐。郡選議員地位較高,但在一院制的國會中,比較他們的對手貴族議員,仍然式弱。國會在愛德華三世統治時期分為兩部分:郡選議員和市鎮選議員組成下議院,而神職人員和貴族則組成上議院。 國會是由早期為君主提出治國建議的政務會發展而來。理論上國會的權力並不歸屬於國會,而屬於「君臨國會」(Queen-in-Parliament,或國王:King-in-Parliament)。儘管有爭議,國會中的女王仍常被認為是完整的君主主權。現代的國會權力屬於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的下議院;君主僅作為象徵意義的領袖,而由非選舉產生的上議院,其權力也十分有限。 由於以英聯邦國家為代表的許多國家,其立法機構以英國國會為原型,英國國會通常被稱作「國會之母」。但這卻是對約翰·布賴特(John Bright)的錯誤引用。實際上,他是在1865年1月18日一篇支持建立國會政府的先鋒國家擴大投票權利的文章中談到「英格蘭是國會之母」。 英國國會的起源可追尋到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盎格魯撒克遜國王通常由一個被稱為諮議院(Witenagemot)的議會輔佐,諮議院通常由國王的兒子和兄弟組成。郡守(Earldormen),或各郡的行政司法長官,以及高級神職人員在諮議院同樣擁有席位。國王仍擁有最終權力,但法律卻只能通過尋求諮議院的建議(以及後期的諮議院同意)而制定。 安東尼(托尼)·查爾斯·林登·布萊爾(Anthony Charles Lynton "Tony" Blair,1953年5月6日~,英國官方譯名為貝理雅)是現任英國首相。 政治生涯 布萊爾1953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員,他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杜倫(Durham)度過的。布萊爾在有「蘇格蘭的伊頓」之稱的費茨中學接受教育,後來又在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法律,並獲得學位。大學畢業後,布萊爾在1975年加入工黨,1982年代表工黨在一個傳統的保守黨選區比肯斯菲爾德(Beaconsfield)參選國會議員失敗。在1980年代早期,布萊爾在工黨內被認為是「軟左派」(soft left),當時這一派正試圖控制工黨。 1983年他當選為塞奇菲爾德(Sedgefield)選區國會議員,並連任至今。1983年和1987年工黨兩次在大選中敗於柴契爾夫人之後,布萊爾堅定地站在黨內改革派一邊。他與改革派領袖尼爾·基諾克(Neil Kinnock)合作,成為影子內閣的一名成員,將工黨改造成一個更溫和的政黨。當基諾克因1992年工黨選舉失敗而辭職之後,布萊爾繼續在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影子內閣中任內政大臣。 1994年史密斯心臟病發去世,布萊爾與影子內閣的另一名成員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做成一項政治交易,由布萊爾擔任工黨領袖,而布朗則將擔任未來工黨政府的財政大臣。布萊爾與布朗一起改造工黨,修改其黨章,去除了有關國有化的政策,而更強調自己善於財政議題(當時的保守黨政府無法解決經濟問題),並將自己稱作「新工黨」。 雖然這些改革遭到了政治對手和工黨傳統支持者的批評,這些改革卻是成功的。工黨本身的改革,加上保守黨政府關於歐盟政策的分歧,以及一系列腐敗醜聞的影響,「新工黨」在1997年的英國大選中獲得了一邊倒的巨大勝利。 布萊爾是20世紀英國第一個在職首相在唐寧街生子育兒。1998年12月26日布萊爾成為第一位在愛爾蘭議會發表演說的英國首相。 在2001年英國大選中,工黨再度保持了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布萊爾成為第一位贏得第二任的工黨首相。保守黨領袖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辭職,他是自1920年代奧斯丁·張伯倫以來第一位沒有成為首相的保守黨領袖。 2005-12-29 19:58:35 補充: 在911事件後,布萊爾很快地宣佈與美國站在一起,在阿富汗戰爭之前他參與了一系列穿梭外交,幫助鞏固了國際反恐聯盟。直到今天他依然扮演著這個角色,訪問了許多其他國家領導人可能認為太危險的國家。 布萊爾是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有關進攻伊拉克計劃的堅定支持者,雖然這項計划具有很高的爭議性。布萊爾很快成為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經常與持堅定反戰立場的法國[法國總統|總統]]希拉克發生磨擦。布萊爾被認為比布希更善於演說,他在戰爭爆發前發表了多篇演說,強調推翻薩達姆政權的必要性。 2005-12-29 19:59:13 補充: 2004年1月27日和1月28日兩天可以算是布萊爾政治生涯中最危險的兩天,被稱為「在地獄中的24小時」。由於工黨內部的反對,他的高等教育法案有可能沒有辦法通過二讀——這是他上任後面臨的首次類似的政治危機。第二天,關於大衛·凱利博士死亡調查的赫頓報告也將公佈,大多數人預測報告將指責布萊爾及其政府。最終,關於調漲大學學費的法案以5票之差獲得通過。而赫頓勛爵的報告則著重批評了BBC的報導不周,而對政府的失誤只是輕描淡寫。 雖然赫頓報告為大的部量辯護,有關導致伊拉克戰爭的情報使用問題又浮上臺面。布萊爾最終決定再啟動另一項調查,而這次是評估戰爭爆發前情報的使用。

其他解答生日快樂英文:空中美語線上收聽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運動 - NBA、MLB、日本職棒、中華職棒、冰球、足球、網球、彩球、拳擊、賽馬 ●現場 - 百家樂、龍虎、21點、輪盤、手臂、番攤、牛牛、骰寶、牌九 ●對戰 - 麻將、暗棋、軍棋、吹牛、十三支、德州撲克、大老二、鬥地主、妞妞、接龍 ●電子 - 水果盤、中國美人、極限飆速、趙雲救主、西遊記、金瓶梅、英雄、7PK、5PK ●彩球 - 大樂透、今彩、BingoBingo、Keno、北京賽車、六合彩 ●免費服務 -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精彩無限、 免費體驗 http://ts777.asia ●●●|||||http://202.43.196.230/language/translatedPage?tt=url&text=http%3a//www.cc.org.cn/old/zhoukan/guojishiye/0207/0209271008.htm&lp=zh_zt&.intl=tw&fr=fp-tab-web-t參考吧|||||布萊爾和他領導的英國工黨 □鄧玉兵倫敦唐寧街10號,原本是喬治二世賜予羅伯特?沃波爾爵士的私宅。1721年,沃波爾出任英國第一任首相,這座白色的建築物從此也就成了首相官邸及其權威的象徵。自布萊爾1997年入主唐寧街10號以來,他已經在首相位置上待了7年。剛剛過去的伊拉克戰爭曾讓他陷入困境,但小布希的戰車挽救了他。埃維昂八國首腦會議上,布萊爾一如既往地自信,可是連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其實在這裡他已無足輕重。不過他還是充分發揮他的表演天賦 緊跟著小布希提前離席而去。他想顯示英國的大國地位,可惜在很多人眼裡,他的英國只是山姆大叔的隨從而已。布萊爾的自信風格應該說來自他作為首相的權力。古老的英國議會制度發展到今天,首相已成為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在沃波爾之後的100多年裡,首相還僅僅是地位不高的內閣首席閣僚,首相領導的政府唯議會馬首是瞻。但隨著19世紀中期政黨制度的成熟,英國的政治模式由議會政府轉變為內閣政府,首相的權力地位不斷增強。由於首相本身是議會多數黨的領袖,可以通過執政黨的議會黨團操縱議會,所以首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議會。英國模糊的分權制度給予了首相擴大權力的機會,使首相得以完全控制內閣。首相擁有組閣權,掌握著人事任免和職位分配權以及內閣政策制定的權力。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甚至打破了內閣集體責任制的傳統,把重要領域決策權集中在自己和一兩個心腹大臣手中,把內閣拋到了一邊。1997年5月,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取得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勝利,在全部659個議席中取得419席。而在此之前,工黨已經在在野黨的位置上度過了18年。工黨的再度崛起,布萊爾可謂功不可沒。1994年工黨領袖史密斯突然逝世,給布萊爾帶來了意外的展示自己的機會,時年41歲的布萊爾成為工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領袖。現代派的布萊爾擔負起了工黨改革的重任,他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決心使工黨現代化。他改革的矛頭直指工黨1918年黨章,這個黨章所標示的意識形態是工黨百年發展史的基石。成立於1900年的工黨創立之初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信奉勞工主義,但狹隘的意識形態制約了它的發展。1918年工黨黨章確定了社會主義的目標,但這裡的社會主義是主張漸進改良的費邊社會主義,而非我們熟知的馬克思主義。費邊社會主義也主張生產資料公有制,並把它視作平等社會的基礎。標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工黨很快贏得了公眾支持,並最終取代了沒落的自由黨成為國會兩大政黨之一,英國政治也自此開始了保守黨和工黨並立的兩黨製時代。工黨歷史上最大的成就是二戰後建立了英國福利國家制度,工黨的社會主義思想得以付諸實踐並取得相當成功。當時的保守黨也不得不改變立場,贊成工黨的福利政策。工黨開創了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共識政治”時代。然而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經濟危機和福利國家制度的衰敗使得工黨的政策光芒不再,而且當時英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工人階級隊伍縮小分化,中產階級佔據社會的主流,意味著工黨的群眾基礎減弱,同時工黨為了改變困境而採取的更為激進的政策更失人心。1979年上台的保守黨首相撒切爾夫人大膽放棄了凱恩斯主義而根據貨幣主義理論採取自由市場政策,私有化的加強和福利的大幅削減摧毀了工黨建立起來的福利國家制度。撒切爾的改革成功了,工黨的影響更加衰弱。工黨要重新上台執政,改革勢在必行。布萊爾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擔負起改革重任的。布萊爾經過精心的準備,在1995年工黨特別代表大會上通過工黨黨章修正案,修改了引人注目的公有制條款。布萊爾表示,“如果工黨上台執政,不會改變保守黨政府行之有效的基本政策”。正是這種靈活的政策主張和保守黨僵化的執政模式,使工黨在時隔18年之後再次問鼎權力中樞。布萊爾出任首相後不久就拋出“第三條道路”的綱領,全面闡述新工黨的政策主張。他試圖超越傳統的左右分野,在新右派奉行的撒切爾主義和老工黨奉行的民主社會主義之間,尋求一條中間性的治國道路。在經濟政策方面,布萊爾基本上繼承了保守黨的政策,堅持經濟自由化方針,但也強調政府的調控作用,因而有人把布萊爾稱作“穿工黨外衣的托利黨人”、“準撒切爾分子”。在社會政策方面,布萊爾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內容廣泛的社會改革計劃,按照“付出才能有所得”的原則,重新構建英國的社會福利體制。在政治生活方面,布萊爾倡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現代化,積極進行憲政體製改革,試圖以多元化的政治模式取代英國傳統的兩黨製模式。但在保守意識佔主流的英國,這樣的改革難以取得支持。在對外政策方面,布萊爾注重國際合作,維護英國大國地位。事實證明,年輕的他在這一方面不能勝任。今後被喻為“政治變色龍”的布萊爾會把英國工黨帶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長頸鹿美語分校10449D54D250ED3E
arrow
arrow

    李子軒現孰紉坪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